出海东南亚:医药企业的破局之路?

出海东南亚:医药企业的破局之路?

Read Time: 3 Minutes

随着人口增长,老龄化和慢性疾病患者数量的增加,各个国家对医疗资源的投入越来越大。医药出海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上重要的潜在方向——国内企业该如何把握机遇,并在不同区域实施市场扩展策略?我国医药出海又该重点关注哪些新兴市场?

最近,GLG 格理集团有幸邀请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生物医药园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芮国忠教授,以及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卓越学者”特聘教授兼自贸区研究中心主任陈波博士,聚焦于东南亚地区,分享其对医药出口的的见解,包括:

  • 2017 – 2022 年,多数情况下,东南亚的增长情况都略低于全球市场。但 2021 年,我国药品对东南亚医药出口的金额增速,明显快于世界全球市场的平均增速。
  • 医药出海东南亚的原因——从需求端、供应端、政策端等角度出发
  • 医药出海东南亚的挑战——如药物注册制度、东南亚内部市场差异、与其他国家药企的竞争、HALAL法规等
  • 企业出海的模式——对投入和风险的考虑
  • 药企在东南亚投资建厂的策略——各国市场环境的优劣势
  • 东南亚各国的市场准入要求

 

本期专家简介

芮国忠教授

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生物医药园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现任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生物医药园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同时担任火炬国康(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华创阳光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奉贤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南京天印国康生物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创始人。在生物医药创新、技术转让、商业化和工业化领域拥有 35 年的丰富经验。

陈波博士

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卓越学者”特聘教授兼自贸区研究中心主任

2008 年 9 月至 2016 年 8 月,担任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世界经济与贸易系副主任、自由贸易区研究院秘书长、博士生导师。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学、中国经济与区域经济合作。同时担任国务院国资委高级讲师、美联储达拉斯分行客座研究员以及加拿大 Jack Austin Center 的杰出顾问。

 

GLG 聚焦话题

  • 药企出海东南亚地区的机会与优势有哪些?
  • 东南亚医药市场版图的扩展将面临哪些挑战?
  • 扩张东南亚市场,药企应做好哪些准备?

 

GLG 专家洞见精选

“国内企业成本上升,利润压缩,国内集采政策与国家医保谈判也会带来药价压力,且做创新药的周期很长、投入也大,收回投资甚至获取利润的压力越来越大……对这些企业而言,出海并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一个必选题。所以业内流行着一句话,不出海就出局。”

—— 芮国忠教授

 

“除新加坡外,东南亚一般支撑不起高端药品。但以生产生物药品为名义,打通生物原料供应链技术壁垒,这条路还是很有价值。我们不光要从成品药的角度出发,也要看到生产基地产业链的角度。”

—— 陈波博士

 

  1. 东南亚市场充满潜力: 国家鼓励国际化与研发创新,东南亚市场的地缘政治风险更低,当地普遍没有强大的医药产业,人口基数大,对低价药品需求量大,且该市场对中国药品的接受程度相对较高。
  2. 挑战与机遇并存: 中国医药包括器材尚未在该区域建立很好的专业公信度,东南亚药品注册制度也以美国 FDA、欧洲 CE 标准为准则,还要面临印度仿制药以及海外药企巨头的竞争等等。
  3. 出海主要模式 :包括自建 FDI,JV/并购及 License-out 合资。面对非标准化的东南亚市场,在还未摸清市场规则的前提下,自建本土团队并不是最优选择,初期选择当地有资源覆盖的外包公司或是高效决策。
  4. 东南亚投资设厂:出海企业需考虑当地法律是否健全、政策是否具有连续性,不同国家设厂(如新加坡、越南等)在成本、产业环境、监管方面各有优劣。

 

结语

我国医药行企业扩展海外市场,成为一种必要的趋势。而东南亚各国对医药行业的需求和政策是开放的,我国在该领域的布局未来可期。当然,国内药企出海需面对市场开拓、政策准入、产品临床试验等一系列关卡,国内药企应当在充分了解各国国情、品种需求,以及监管注册法规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出海伙伴。

GLG 格理集团 致力于打造全球知识平台,为需要专业洞见的商业决策者匹配具有一手经验的行业专家,助力他们以更加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心做出决策。 如果您想与包括以上专家在内的 GLG 专家库约 100 万专家中的任何一位交谈,请与我们联系

*以上内容摘选并整理自 GLG 公开线上会议,涉及分析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格理集团不予置评或背书,并不负责文章中所涉观点的真实性、关联性或完整性。

订阅 GLG 洞见趋势月度专栏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接收我们的月度通讯,获取来自全球约 100 万名 GLG 专家团成员的专业洞见。